广升网
作者 | 曾有为
来源 | 品牌观察官(ID:pinpaigcguan)
引言:半年损失110亿,成立87年来要首次关闭本土工厂,单季销量不足2000辆,CEO豪言要超过却被现实“打脸”,世界第二大车企如今也扛不住了!
最近几个月,各大车企陆续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报,其中大众汽车的销量可谓是非常亮眼,其以440.53万辆的销售成绩,问鼎全球车企销量第二。
并且和第三的现代汽车的365.42万辆拉开了断崖式的领先。但是即使大众取得了这样的销售成绩,却依然有不少媒体报道,大众如今深陷业务泥潭,甚至打出了其卖车遇冷之类的标题。
最近几年的大众,虽然在销量上依然能打,但是其也和裁员、关厂、卖车遇冷等等新闻共同出现。
如今大众所面临的困境可能是史无前例的,特别是全球汽车电动化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,曾经致力于做大众汽车的大众,似乎正面临着一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抉择。
在2023年的时候,大众就以全年全球924万辆的交付量,创造了这几年来最好的记录。
然而在创造历史后的第二年,大众不仅仅在销量上展现出了疲态,甚至还有一些“撑不住”的趋势。在2024年大众甚至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——准备本土关厂并且裁员。
为什么说是史无前例呢?因为自从大众创立以来,在接近90年的历史中,大众从来没有在本土进行过关厂。
这次大众不仅仅要在本土关厂,同时还要进行裁员。这个裁员的行为,也是非常的少有的。因为其在1994年其曾经和工会签过一项协议。
其中就明确指出,大众在2029年之前不可以在德国裁员,可是在2024年距离期限还有5年的时候,大众就不惜撕毁协议提前裁员,同时还要关闭德国本土工厂。
这一切对于德国工人乃至大众汽车本身来说,都是史无前例闻所未闻的。大众公司给出的理由是,市场竞争太大,而德国本土工厂的造车成本又居高不下。
比如欧洲市场做为大众的大本营市场,一直都占据了大众销量的25%左右,但是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,由于各种原因,大众在欧洲市场起码少卖了200万辆车。
这里面的损失自然需要填补。虽然后来大众的本土工厂并没有关成,最后裁员也将延缓,但是作为代价,超过10万的大众员工,未来四年之内,将不会有奖金和涨薪。
本以为熬一熬,业绩的寒冬就会过去,但是让大众没有想到的是,今年的形势更加不好了。
在2025年7月25号的时候,其发布了今年的半年报,光是关税原因,就造成了110亿的损失。
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共有1584亿元,和去年同期相比,下跌了0.3%。营收下跌并不大,但是营业利润的跌幅,多少有些不忍直视。
今年一二季度其营利为67亿欧元,和同期比较下滑了整整33%。从销量来看,今年一二季度的销量为440.5万辆,和去年同期相比是增长了1.3%的。
也就是说,大众在销量同比增长的情况下,却出现了营业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,这里面关税恐怕要占到了相当一部分原因。
而同样因为关税的影响,即使大众的全球销量同比有所增长广升网,但是其在重要市场之一的美国市场,却出现了不可避免的下滑,北美地区的销量整整同比下滑了16%。
这对于大众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,因为这些冰冷的数据,结结实实的“打了”大众前CEO曾经放出的豪言。
在2022年的时候,做为当时的大众汽车CEO曾经信誓旦旦的宣称,大众将会在三年的时间内超过特斯拉。
当时的特斯拉是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,也就是说大众CEO给公司立下的目标是在三年内超越特斯拉,并且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。
如今三年之期已到,大众的电动车制造和销量表现如何?超过了特斯拉了吗?
我们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。在国内的公路上,基本上满大街都是新能源车,是否超过特斯拉。
这个答案或许不用看相关销量了,直接看中国公路上的特斯拉和大众电车出现率,两相对比,恐怕经常上路的老司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。
如果具体到相关数据对比的话,在2025年的今天,大众的电动车,不仅仅没有在美国市场等来爆发式增长。
相反其还在美国市场,也就是特斯拉的大本营市场大范围遇冷,甚至可以用销量雪崩来形容。
为了完成在三年内超越特斯拉的豪言,大众推出了专门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ID.4。
ID.4在美国刚推出的时候,确实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争购大众电动车的热潮。在2023年的时候,ID.4在美国全年销售了3.8万辆。
而那一年特斯拉在美国市场总共交付了394497辆Model Y,是当年美国最畅销的乘用车。
即使销量上差别比较大,但ID.4能在特斯拉的大本营市场,取得这样的成就,也是非常的难得了,毕竟距离三年之约还有两年的时间。
但是到了第二年的2024年,ID.4的美国销量就发生了断崖式下跌只有1.7万辆。进入2025年这种颓势并没有得到扭转。
2025年开年,1月份的时候ID.4的销量,还能够排在美国电动车销售榜单的第二。然而纵观整个上半年,ID.4的同比销量竟然还比2024年上半年下跌了19%。
到了2025年的4到6月这个幅度已经变成了同比下跌65%,90天的销量已经不足两千辆。原本用来对标特斯拉的,被寄予厚望的ID.4,销量为什么会在美国越来越少?
这其实和ID.4本身的关系并不大,主要是因为美国要在今年9月30号之前终止相关的补助。
在之前美国车主购买电车,可以获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,而这个补贴暂停之后,电动车的吸引力自然就随之下降。这也是ID.4在美国销量断崖式下降的主要原因。
如今的大众,不仅仅没有完成三年前的超越之约,其转型之路似乎也不太顺利。为了推动电动化转型,大众曾宣布要投资1800亿美元来推动转型。
大众说这话是有底气的,毕竟大众早在五十五年前就开始研发电动车,如今又有巨额资金的加持,大众前CEO当年说出的超越豪言,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可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,大众的1800亿美元的转型之路,第一阶段似乎就在一些事情上“栽了个跟头”。
大众在创立之初,就正如其名字所言,以制造大众开得起的汽车为根本。无论是风靡全球的甲壳虫系列,还是颇受市场欢迎的高尔夫系列。
其都用一款又一款的经典车,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做“国民神车”。
而大众又是做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车企之一。大众进入中国市场之后,也为中国的车主制造出了一辆又一辆经典车型。
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桑塔纳和捷达这两款经典车型。其中的桑塔纳更是经典中的经典,被一代中国司机奉为国民神车。
自从1985年第一款桑塔纳进入中国市场以来,在40年的时间里,桑塔纳在中国市场,连续蝉联了22年汽车销冠。
其在1998年就成功的突破了百万销量。到2012年第一代桑塔纳停产的时候,其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230万辆。
而和上汽合资的上汽大众,截止到2024年12月20号,上汽大众的这几十年来的产销量已经超过了2800万辆。
但是在国产新势力强势爆发的今天,曾经屡在中国市场创造销售神话的大众,如今也碰了壁。
大众深耕了中国市场接近四十年,并且常年销量也不错,但是这几年随着国产新势力的崛起,传统合资品牌在中国的销量,似乎都不怎么如意。
在2025年上半年,其在中国市场只交付了131万辆车,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.3%。而在2024年全年,其在中国的销售量为274万辆,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%。
曾经屡屡在国内创造销量神话的桑塔纳,在2023年11月的国内零售量只有1辆。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,曾经的经典燃油车,在新势力的崛起下已经略显势微。
和大众在华销量不断下降相比,国内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却已经连续6个月超过了50%。为了应对国产车的竞争,大众不断的增资押宝新能源。
不仅仅在智驾等方面和国内的相关公司进行积极合作,还缩短了针对国内市场的新车开发周期,看得出来大众在很努力的针对中国市场出现的新变化,而做出相应的改变。
曾经创造了多个“国民神车”的大众,能否在中国新能源大浪潮下,抓住机会再创辉煌,续写新的大众传奇,这或许只能交给时间去回答了。
大众可以说是世界巨头车企中,比较早押注电动车,并且知道电动车是未来的大发展趋势的一家车企。
大众的中国CEO甚至预测,在五年后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,可能会达到74%。其还预料在未来的两三年,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可能会更加剧烈。
所以无论是出于抓住未来的发展趋势,还是把握好中国这个大众的不可或缺的市场,大众的汽车电动化进程都显得非常刻不容缓。
未来几年,不仅仅是对于大众来说是是否能抓住未来的关键几年,更是老牌传统燃油车巨头和新势力之间的大洗牌式竞争。
在电动化和燃油化之间的市场争夺,必然将是一场又一场非常残酷的市场存量竞争。
从目前的市场趋势和国产新势力的产销量增速来看,市场留给老牌燃油车企的时间似乎不多了。
对此,您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,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,谢谢。
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